公司新闻 -pg电子游戏试玩

公司新闻

燕兴物业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5/8/13 3:30:20     点击:

1934年10月的赣南,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从于都河边出发,迈开双脚,历经艰险,在重兵

追堵中一走两万五千里,走到陕北,走向民族救亡前线,走出中国革命新局面。 


无论当时还是今天,这个历程都被许多人当作一个“谜”。


 是什么让这支队伍一次次从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照耀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


程,将一段千难万险的艰辛路途,化为地球上最绚烂的红飘带?   


为着这个谜,70年来探询者不绝。20世纪30年代,无数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奔向黄土高坡,


宝塔山下聚集起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1936年,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怀揣80多个问号走进陕


北,让世界知道了《红星照耀中国》;48年后,他的同行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再次寻访


那个“前所未闻的故事”;21世纪的今天,一批批中国青年沿着红色之旅叩问往昔风雨。  


长征是什么?它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伟力与真谛?作为后人,我们又该如何与70年前的那次


伟大征程对话?   


(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


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   


长征的起步,并非高歌猛进而是被迫突围。它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


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它是在国民党当局对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党内出现严


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


的。   


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


国民党也认定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


 长征就是这样一个“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而红军就是在去向渺茫的“绝


路”上获得了新生。   


这是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是坚强意志、革命勇气的传奇。


 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历史将三重考验一古脑抛给这支年轻


的队伍。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峡谷激流,雪山沼泽,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教条主义桎梏,分裂主义挑衅。两万五千里,步步是险境、处处关生


死,红军在难以想象的艰险中克关夺隘,绝处求生。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


作者罗列了一些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数字:中央红军在367天的长征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


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两万五千里路程上,只休息了44天,日均行军74里……各路红军


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


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十多万红军指战员血洒征途,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


当的铁流。   


 目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惊天逆转,甚至连敌人都不得不感佩。1936年10月,红


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陕北,蒋介石喟然长叹:“六载含辛,未竟全功。”   


毛泽东同志豪迈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


吗?没有,从来没有。   


 (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的胜利并非偶然。   


 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


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它与我们愈挫愈奋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的世纪想紧相伴随。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中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中华民族既有亡国灭种的深


忧,更有山河破碎的巨痛。此前,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探寻救国之路,龚自珍泣血呼号,谭嗣


同慷慨喋血,孙中山不懈求索,终究壮志难酬。面对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两大历史任务,需


要一种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担负救亡图存的使命,开启民族振兴的纪元。  


对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切忧患和责任担当,使中国共产党人激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长 



征路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


将一场由“左”倾错误导致的战略转移,变成一次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将一段险象环生


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


而长征正是我们民族寻求振兴的精神支点。   


 (四)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长征这一历史


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强信念。手挽手,肩并肩,迎着狂风暴雨,踩


着沼泽泥泞,高唱国际歌向着人迹罕至的草地深处进发。尽管红军战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


才能结束,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


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


所罕见的,战斗极为频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英勇的红军


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这是艰苦军旅


中的一幕:天上有敌机,身后是追兵,红军战士的背包上贴着白纸,写上生字,边行军边学


文化。面对血与火的考验,笑对艰险,视死如归,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大局至上、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长征路上,年龄大的帮年龄小的


扛枪,身体强的扶身体弱的前进,官兵平等,同甘共苦,一块干粮,辗转多人。红三军团一


个连九名炊事员相继倒下,却没有一个战士因饥饿而逝。生死关头,大家争相把生的希望让


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无论是参加长征的各路红军,还是留守南方的红军和游击


队、白区地下党组织,都以自己的战斗和牺牲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冲破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勇气。遵义城里,一个20个人参加的会


议,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就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


问题的开始。危急关头,拨正船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将中国


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军民一家、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红军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红军


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带给了穷苦大众,而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也是依


靠群众的帮助才解决的,人民把红军看成自己的队伍,《十送红军》唱出了人民的一片真


情。毛泽东说,如果国民党“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因为他们没


有人民的援助”。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


迈步从头越”——70年来,每逢重大历史转折,人们总喜欢以“长征”作比,每遇艰难曲折


考验,人们总禁不住回望当年。   


长征,就这样成为积淀在亿万中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成为彪炳史册的精神象征。   (五)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


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


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


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种精神,让那段惊心动魄的远征,饱含着理想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集体主义精神、


乐观主义情怀,它是我们理解长征这个前所未有传奇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追寻长征意义的


重要收获。   


(六)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长征的旗帜,把屡遭挫折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发展的新路,以其特有的伟力极大地影响和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后来取得的一切胜利,无不凝结着长征的不朽功勋。


 


  长征的熔炉,将赓续延绵的民族精神予以承继和光大,它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经磨难而


 


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沿着历史的足迹和精神的脉络,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一步看到长征对于中国的深远影


响——   


在中国历史发展坐标上,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


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炼了革命力量,造就了无坚不摧的队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中央领导集体。一个成熟的政党走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头,四万万同胞在深重的危机中,看


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从红军1934年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扭转乾坤


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伟大转折。进而让一个历经艰难的古老民


族终于完成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踏上了追赶现代化的征程;也使一个历经劫难的东方大


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在中华民族精神史册上,长征更导引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壮丽画卷。中华民族的历程从某种


意义上说就是一部长征史。而两万五千里征程展示的意志和力量,生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路标。   


长征之后,历史翻开了一页又一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


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


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这些无不是长征精神的继


承和拓展,其中所蕴藏的那些撼人心魄的感动和震动,总能从70年前的那次远征中找到渊


源。   


(七)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人们从这里领悟着人的潜力、人的毅力、人的创造、人


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理想的无限可能性,从这里找寻着认识、理解和解决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问题的钥匙。   


对于用血肉铺就两万五千里征程的政党和军队来说,长征已经永远地融入了他们的生命。长


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全面展示。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长征造就了领袖毛泽东,也造就了诗人毛泽


东。喷薄的诗情源自伟大的历程,喷薄的诗情又为伟大的历程作证,直至化作这伟大的一部


分。一生经历无数考验的周恩来,长征是他一生最深的惦念,弥留之际他想听的,仍是《长


征组歌》。1958年11月,遵义会址前留下一个久久伫立的身影,那是当年20名与会者之一的


邓小平。20年后,一场气势磅礴的思想解放运动,催生了我党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饱经


风霜的共和国踏上改革开放的新长征。   


不懂得长征,就无法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了解中国革命史,就无法懂得我们脚下的土地。   


(八)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一次领悟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


的。”   


“长征是一部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


大无畏事件”,“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还有人这样说:与长征相比,犹太人从埃及出走,希腊人从波斯向黑海撤退,汉尼拔翻越阿


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这些人类历史上荡气回肠的远征都黯然失色。   


当世界在这个传奇面前惊叹、沉思时,长征,也就突破了时空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精神


星空的一颗恒星。   


(九)真正属于历史的同样属于未来。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新的


历史时期之初,党中央把建设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形象地称作“新长


征”。   


我们今天依然奋进在新长征的征途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


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是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比起70年


前的那段远征,“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今日之中国,正发生着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大变动、大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


面对的严峻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   


今日之中国共产党,已由70年前数万党员发展到现在的7000多万党员。如何继续保持马克思


主义政党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


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   


今日之中华民族,担当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为


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职责


光荣而任务繁重,道路广阔而风险犹在,前景壮丽而充满艰辛。不仅需要洞察时势、把握未


来的战略智慧,更需要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的风雷激荡。   


(十)在对红军长征胜利进行回顾和思考时,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推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党的


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它告诉我们,长征的奇迹发生在二十世纪,但长征精神决不仅仅属于二十世纪。只有铭记历 


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它告诉我们,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


映。   


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不断从历史的馈赠中汲取力量,永远保


持一种精神和信念,才能成就伟业,再造辉煌。长征和新长征,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


力赛。今天我们纪念长征,就是为了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重温一种伟大精


神,获得一种现实力量。   


(十一)我们以此纪念长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   


长征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的先河。长征的胜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胜利。   


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当今实际生活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弘扬长征精神,就要高举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探


索客观真理,以与时俱进的勇气推动理论创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思


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在新长征的


征途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引领中国社会不断


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先导。   


(十二)我们以此纪念长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


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第一位的要求,也是一生的要求。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


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


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


对长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  


 (十三)我们以此纪念长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


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今天纪念长征的时代要求。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始终高举爱国主


义的伟大旗帜,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会的智慧


和力量;就要发扬传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精


神状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长征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


的光辉篇章。   


(十四)我们以此纪念长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   


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先进性的胜利。今天,我们党面临着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趋


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只有不断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巩


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弘扬长征精神,就要认真学习研


究党在长征路上和革命战争年代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和认识


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以自己


的先锋模范行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以党的先进性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航


 船。   


(十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传奇。当事件成为历史,精神便在后人解读中得以留存,在后


人的继承中获得永生。   


今天,于都河的潺潺流水和大渡河的翻滚波涛中,历史的遗迹依稀可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


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从城市和乡村,从中国的很多方向,一支支队伍沿着红军的足迹上


路。70年前的历史,便以这样的形式不断走进我们的生活。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知识积


累,更是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   


伴随着精神的追寻,事业也在延续。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将今日之中国,放在五千年文明


古国发展进步的大视野里,放在中华民族寻求复兴的大背景下,放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


格局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身处的位置——   


那段开始于70年前的伟大远征并未结束。


网站地图